让孩子的假期多点留白

告别期末考试,暂别老师和校园,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冲出校园,准备拥抱他们美好而快乐的暑假。他们甚至已经展开美好的幻想:今天睡个懒觉,明天约小伙伴去海边,后天在家看动画片……不过,在中国的父母面前,我们只能说孩子们实在“too young, too simple”。

解放?别开玩笑了。长达两个月的暑假,60多天,难道都用来玩儿?这简直是极大的浪费——也许大多数的中国父母都作此想。于是,尚未来得及松一口气的孩子们,刚刚走出校园又被送进诸如夏令营、兴趣班、辅导班、补习班的大门,种种名目不一而足。而父母们之所以这样做,有的是担心假期孩子一个人在家不安全,不如送到托管班里有人代为看管,还能督促孩子写写作业;而大多数则是希望孩子利用难得的暑假多充充电,温故而知新:没上学的别输在起跑线上,上了学的就继续努力。总之,暑假的主题依旧是学习。

为孩子的未来投资,家长们兴致高涨。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智商情商都很高,正适合多学点儿知识;何况,别人家的孩子都送去了,自己家的孩子更不能落下。于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众多商业机构更是瞅准时机,推出多种多样的暑期班,全方位、多层次满足各种年龄、各种需求的孩子与家长。

然而,孩子们真的需要这些吗?

不可否认,家长们鼓励孩子利用假期的时间学点兴趣爱好无可厚非,可是适当的让孩子休息与放松更是暑假的核心。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袭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更为便捷与现代化,可是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人人都仿若孤岛,孩子们的学习则更被异化为单纯的输入与输出:学习技能,展示技能;掌握知识,应用知识。

如今6岁的孩子加入天文兴趣班竟然需要面试,而面试的问题竟然是“请你谈谈日心说与地心说的区别”。如此“高大上”的问题,我们很难想象孩子是如何回答,又是怎么回答出来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家长们盲目跟风给孩子报班的现象直接折射出中国教育理念上的一大问题:兴趣教育的缺失,功利主义至上。试问如果孩子对于学习的东西根本毫无兴趣,小小年纪的他又如何学得好呢?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在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剥夺的是他们自我学习、自我探究的能力。故他知草是绿色,却不知草为何是绿色;他知年有四季,却不晓何来春夏秋冬。

我始终认为对于孩子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引导,而非压榨,可知仲永之伤言犹在耳,今人何曾鉴之?

请给孩子们的假期一点留白。


© 四月裂帛的小窝 | Powered by LOFTER